查看原文
其他

是什么人在同情祁同伟?

2017-04-21 李北方 行走与歌唱

欢迎关注李北方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批判与建设


随着《人民的名义》的播出进入下半场,焦点人物从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变成了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几天前,网上出现了一篇“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同情祁同伟,却不喜欢侯亮平”,随之出现了关于祁同伟的密集讨论。

不过,这篇文章在很多平台被删除了。这也不难理解,如果一部反腐剧却导致了观众对腐败分子的同情,那就事与愿违了。当年开放赖昌星的红楼当反腐教育基地,据说效果也不好,有人参观之后觉得,享受一下这样的日子被枪毙都值了。后来,厦门的红楼也关了。

我要赶紧声明,本文不是要为祁同伟这个人物说话的,而是要批评一下同情祁同伟的声音,所以不要连本文也删啊。

唉,没办法,文章被删得太多,我也很无奈的。

关于祁同伟的讨论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地方,有必要梳理一下。而讨论一个电视剧中的人物,还需要将讨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剧中对这个虚构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二是与电视剧的艺术虚构相关联的社会现实。

不把这两个层面进行适当的区分,就会出现对祁同伟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偏差;同时这两个层面又得联系地看待,否则也无法理解舆论中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同情及其社会基础。


先说戏里

祁同伟这个人物形象是不成立的


舆论中出现对祁同伟的同情,首先源自剧中对他的背景和“奋斗”历程的交代,这使得他显得很不容易;同情其次源自他与侯亮平这个人物的对比。

我认为,创作者在祁同伟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出现了硬伤。稍微细究一下,就可以看出祁同伟这个人物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人物形象站不住,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对人物的同情,自然也就站不住脚。

据情节交代,侯亮平40岁出头,祁同伟是他学长,但二人在汉大有过交集,那么祁同伟最多比侯亮平早入学三年,45岁左右。据此推算,侯亮平应该是90年代早期的大学生,祁同伟上大学可能踩着80年代的尾巴。那么,祁同伟毕业的时候,已经是所谓“南巡”之后;他在乡镇司法所和缉毒队干了好几年,最后才向梁璐下跪求婚,那时候,应该已经快要进入新世纪了。

剧中说:祁同伟本来跟陈海的姐姐陈阳好,大他十岁的梁璐被另一个男人伤害之后,转而追求祁同伟,以此作为对那个男人的报复,但祁同伟抵死不从,于是梁璐利用其父亲的权力,在毕业分配时做了点手脚,把祁同伟分到了乡镇司法所,把陈阳分去了北京。祁同伟努力工作,在打击毒品犯罪时身中三枪,立了功,本以为这下可以调到北京跟陈阳聚首了,但又是梁家人从中作梗,让他调不过去。祁同伟终于认清了现实,明白了英雄在权力面前不过是工具的道理,于是他放弃了陈阳,跑到汉大操场向梁璐下跪求婚。据他自己说,在跪下的那一刻,他的自尊心就死了。在榜上省政法委书记这个老丈人后,祁同伟就拼命地钻营,什么事都敢干,为的是把失去的尊严夺回来。

祁同伟长时间的坚持和最后时刻的崩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样写的目的是凸显人物的悲剧性,是黑暗的现实把一个健康上进的大好青年给杀死了。正是这个悲剧性引来了人们的同情。

可是,这样的情节设定其实漏洞百出,是极其失败的,周梅森这样写一个人物,实在是不够一个作家的水准。

祁同伟这个人物的行为逻辑要成立,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存在,那就是他的生命只有一个可能性,即只能在体制里混,除此之外别无出路。可是,我们刚刚分析过,祁同伟做出人生关键转折的时代背景已经1990年代末了,那时的中国社会已经非常多元化,公务员下海大潮已经上演过好几波了,如果祁同伟不堪忍受权力的压迫,急切地希望跟恋人聚首,完全可以离开体制,到社会上寻找出路。祁同伟不是没有能力的人,出来一样可以混得很好,为什么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而且采取了自毁的方式呢?更早下海的王大路不是已经成了大老板了吗?

祁同伟的行为逻辑若要成立,还有另一个可能性,那就是他天生官迷,早就认准了这辈子要在体制内往上爬,攫取权力。那么,他应该在梁璐一勾搭他的时候就立马上钩,榜上高官老丈人,从此官运亨通,他可能也会纠结失落,但也就是三天的事儿。剧中他纠结抵抗了好几年,实在是太假了。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还有什么下跪求婚毁了自尊心的桥段,也是极扯的,我不知道原著中怎么写的,但电视剧中表现的场景,无非就是大庭广众之下手捧玫瑰单膝跪地喊梁璐嫁给我,还有一堆学生跟着起哄,这是再普通不过的所谓玩浪漫,大家都见得多了,跟什么下跪导致自尊心的破碎根本沾不上边。有一种说法是梁璐让祁同伟在操场上跪一宿,不知道是不是原著这样写的,但电视剧里,梁璐明明一副被幸福击中很惊喜的模样,平复了下心情就跑出去了,然后俩人就抱一起了。单从表演上看,根本不像一个苦苦相逼一个被逼无奈,倒像是早就背着陈阳有了一腿的样子。

总之,祁同伟这个人物塑造得极其失败,对着一个失败的人物表达同情,纯属智商欠费。

对祁同伟的同情跟对侯亮平的讨厌分不开。虽然剧中对侯亮平夫妇的背景没有交代,但评论者纷纷猜测,他们应该家境显赫背景深厚。在对出身微寒的反面人物祁同伟和背景过硬的正面人物侯亮平的对比中,键盘侠们发现了社会的不公。

为什么有人觉得侯亮平有个了不起的老丈人呢?依据的线索主要是钟小艾年纪轻轻就局级干部了。但我不知道这么说的人是不是太脱离现实,其实钟小艾当个副局级的什么主任,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按人物设定,钟小艾和侯亮平是大学同学,同岁的可能性很大,也是40出头了。40出头上到副局级,罕见吗?不罕见。侯亮平两口子按说比我大几岁,我的大学同学里当公务员的比例较高,其中有两个已经副局级了,我的这两位同学的家庭背景也就是一般,虽然比祁同伟好点,但也绝不是什么有钱有势的人家。

况且,侯亮平一出场的时候只是个处长,然后拿到了个副局级待遇,调到汉东才有了个副局级的实职。以他的年纪和工龄,这算是进步慢的了。这根本算不得侯亮平夫妇有背景的证据。

为什么观众会对侯亮平有这样的误解,并且把对他的讨厌转化为了对祁同伟的同情呢?原因很简单,陆毅演得太差劲了,把演公子哥和霸道总裁的劲头拿来演纪检干部了,让人看着别扭。


再说戏外

社会进步是需要有人担当的


现实中,祁同伟式的人物不少,出身底层,但一门心思往上爬,不惜跌破道德底线,干出缺德和违法的事情来。谷俊山、郭文贵都是这种人。

社会从来不是公平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不公平的方式有不一样而已。出身低微的人,要在不公正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上升,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克服的障碍要比有背景的人多得多。

社会从来就不公平。但从来如此便对吗?不对,社会应该变得更公平。呈现问题,探索让社会变得更公平的方法,正是《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反腐剧的目标,围绕着这部剧发表评论的人大都也分享同样的目标。

那怎么样才能使社会从不公平变得更加公平呢?不会有个从天而降的神仙帮忙完成这个目标,需要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努力。

面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摧残,个人有不同的选择:

一种是随波逐流,接受了不公平的游戏规则,甚至变本加厉地利用规则中的不合理之处,成就自己的荣华富贵,但在这个过程中,使原本就有的不公平在程度上增加了,变得更不公平。这就是祁同伟的选择。

还有一种是坚决抵制,以不同流合污为底线,进而为纠正不公正做出更多的贡献。有可能做出这样的贡献的人,恰恰就是受到社会性的不公正影响的那些出身不好、缺乏背景的人。所以,出身低微的人不仅在社会上生存要比有背景的人付出得多,在促进社会变公正方面也要比有背景的人付出得多。

出身底层的人,很大比例会选择第一种行为方式,但这样在整体上对其出身的阶层是不利的,某些个体可能成功了,在阶级社会中流动到了更高的位置,却加剧了阶级结构的稳定性。换种方式说,底层出身的人往往具有与其出身的阶级的利益相悖的阶级意识。

促成社会的进步,必须得有一部分人做出牺牲,承担更大的责任。毛主席没有选择在国民政府当大官,享受高官厚禄,反而上了井冈山过苦日子,这才有了后来的革命的燎原之火。

不公平的社会给人的压力是一直存在的,但人要是一压就垮,垮了还只会抱怨是社会的责任,那么进步就永远无法实现了。所以,当我们批判和反抗不公正的时候,就更要强调个人的道德责任,否则大家就只能在泥塘里打滚,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但当前,有一种社会情绪非常的明显:批判社会不公,却丝毫不讲个人的责任。因为政府有错,老百姓撒泼打滚当刁民也是有理的。这种人就是前段时间被我痛骂的那些所谓“左派”。

这些“左派”并不是同情祁同伟的人,因为祁同伟混上公安厅长了,是“刁官”,是他们拿来为“刁民”开脱的借口。

那些同情祁同伟的人,跟这些“左派”根子上差不多,都属于“甩锅侠”。那篇流传甚广的“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同情祁同伟 却不喜欢侯亮平”中,有这样的话:

虽然,祁同伟咎由自取,但和许多人一样,我还是同情祁同伟。

因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

梦想在现实面前低头,人生因强势而屈服。

曾经年少无知,梦想仗剑走天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后来经历得多了,社会和现实将梦想和激情磨平。奋起过,抗争过,终究向生存和生活妥协。

看到没,说到底,不过是借为祁同伟鸣不平来为他们自己的不负责任开脱的。

我最瞧不起这种“甩锅侠”了,无论他们打着“左派”的旗号还是别的什么旗号。他们嘴上喊着要社会的进步,但不愿意为社会进步做一丁点的贡献。他们的目标只能靠神仙下凡来帮他们实现了。


您可能还喜欢:

《人民的名义》并没有你们吹的那么好

雄安,戳破房地产泡沫的那根利刺

我不得不悲哀地承认,毛主席晚年的确犯了错误




我在这土地上长大、生活、行走,与她骨肉相连。有一天还会归于她。就这样,我要在她的怀里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没有青春,没有衰老。

我的生命上连高天,下接厚土,于行走中,便获得了永生。

行走与歌唱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李北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